【導讀】
·法非“特殊關系”殖民色彩濃厚,非洲國家越來越不滿。
·非洲是法國海外利益最集中的地區(qū),法國需要維護并拓展與非洲的關系。
(閱讀本文大約需要3分鐘)
法國正在非洲遭遇“多事之秋”。傳統友好的馬里、阿爾及利亞與法國的矛盾公開化,法國對非政策遭非議不斷,一些非洲國家內部掀起反法浪潮。
在近期舉行的非洲-法國峰會上,作為東道主的法國總統馬克龍遭非洲青年狂懟,折射出法國在非洲的尷尬處境。
尷尬的峰會
在法國蒙彼利埃舉行的非洲-法國峰會上,11位非洲青年抨擊法國對非政策存在的種種問題,發(fā)出“非洲需要自主發(fā)展”的呼聲。會場內頻頻響起掌聲,馬克龍一度啞口無言。
非洲-法國峰會創(chuàng)立于1973年,其固有模式是“為法國唱贊歌”,而此次峰會卻“一反常態(tài)”。以往非洲方面參會的都是國家領導人,這回卻是來自各行各業(yè)的青年代表。
此次峰會的熱門話題包括殖民遺產問題、軍事干涉問題、地中海地區(qū)移民問題、貝寧文物歸還問題等。馬克龍承認法國在非洲殖民歷史與三角貿易中負有責任,但拒絕以國家的名義請求原諒;承認法國在非洲部署軍事力量,但強調此舉“是應非洲國家的要求”維護社會安定……
與會非洲青年一點不給馬克龍留面子,在發(fā)言中給法國貼上了這些標簽:“傲慢”“殖民主義”“軍事干涉”“夾雜種族歧視的家長作風”……
來自布基納法索的青年代表艾爾達·格阿瑪說,西方所謂的援助在非洲實施了幾個世紀,卻收效甚微,非洲需要的不是“援助”,而是法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不再干涉,非洲要走自主發(fā)展之路。她諷刺道,法國和非洲的關系好比一個“臟鍋”,法國必須擦洗它,否則她決不會吃這口鍋中的東西。
馬克龍表示,有必要洗鍋,但洗了還是會留有痕跡。
被“嫌棄”的法國
法國曾在非洲擁有廣袤殖民地,與原殖民地國家保持“特殊關系”。然而,法非“特殊關系”受到非洲國家越來越多質疑。馬克龍上臺后,試圖重塑法非關系。
首先,法國在非殖民遺產仍在。為淡化法非“特殊關系”中的殖民色彩,馬克龍政府積極推動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貨幣改革,力推單一貨幣“???rdquo;,撤出一些金融管理機構中的法國代表。他同時推動非洲國家在殖民時期被掠奪的文物歸還活動,承認法國對盧旺達種族大屠殺負有一定責任。然而,法國殖民痕跡過于深重,短期內難以根除。
其次,法國對非干預控制尚未消除。馬克龍上臺后雖然口頭上宣布逐步關閉法國在非軍事基地,但法國仍然介入非洲一些國家內政,導致非洲人民反感增加。
第三,法國在非反恐安全領域合作效果不佳。法國在西非薩赫勒地區(qū)開展的軍事行動耗費巨大人力物力,但效果差強人意。令人擔憂的是,薩赫勒地區(qū)正逐漸成為滋生恐怖主義的溫床。
第四,移民與簽證制度不對等。非洲民眾前往法國需要繳納簽證費,而法國公民可以免費獲得去非洲國家的簽證。最近,法國政府收緊了對馬格里布地區(qū)發(fā)放的簽證,導致非法移民數量增加。
備受挑戰(zhàn)的法非關系
2017年,馬克龍在瓦加杜古發(fā)表演講,展現重塑法非關系的決心。為了競選連任,馬克龍需要處理好法非關系,拉攏非洲裔法國人。非洲是法國海外利益最集中的地區(qū),法國需要維護并拓展與非洲的關系,然而面臨不小挑戰(zhàn)。
首先,法國對非做法缺乏一致性。法國設立非洲事務委員會展現對非政策透明度,但遇到具體問題時采取的做法卻自相矛盾。在乍得、馬里兩國發(fā)生政變或持續(xù)特殊狀況時,法國的應對方式截然不同,引發(fā)質疑。法國的政策被非洲民眾視為虛偽傲慢,是以新殖民主義的方式控制非洲。
其次,法國對非洲的經濟影響力大不如前。非洲大陸經濟發(fā)展迅猛,吸引越來越多的合作伙伴,而法國在非洲對外經濟合作中的地位卻不斷下降,對非貿易額及投資額銳減。
第三,非洲國家各方面訴求強烈。從非洲青年代表的怒懟,不難看出非洲國家的訴求,一是非洲需要實現獨立發(fā)展,二是要求法國停止在非軍事部署與干涉行為,三是要求構建與法國平等合作的關系。(作者:武漢大學法國研究中心王戰(zhàn)、徐冠男)
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
原創(chuàng)精選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
今日頭條
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