戶籍改革又有新進展。
近日,一名網友在網上詢問,“我本人和小孩現在戶口在深圳市南山區(qū)派出所轄區(qū)內,我想通過市內移居的方式,掛靠到寶安區(qū)朋友的家庭戶。請問需要準備哪些材料,怎樣辦理?”11月16日,深圳市公安局回復,“投靠人屬于已掛靠朋友或其他親屬家庭戶的,經戶主到場同意,其成年子女、配偶、父母可遷入該家庭戶。”
有媒體在調查中了解到,若有外地人想將戶口掛靠或投靠在南昌、上海、海口、杭州等城市的朋友家中,若朋友同意且愿意配合辦理遷戶,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是可行的,南昌甚至可以做到“零門檻”。
就在不久前,山東青島發(fā)布《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通知》。其中明確,在城鎮(zhèn)租賃房屋居住并辦理租賃合同備案和居住登記的人員,申請人及配偶在青島市無合法產權房屋的,在房屋租賃期間可以申請本人及其近親屬在城鎮(zhèn)其他近親屬家庭戶或者租賃房屋所在地的城鎮(zhèn)社區(qū)集體戶落戶。
由此,戶籍制度改革加速推進呈現出多角度、多點突破的格局??v觀幾十年來的戶籍制度改革,首先是在改革成本較低的小城鎮(zhèn)、經濟特區(qū)、經濟開發(fā)區(qū)取得突破,后又逐漸在中小城市、大城市取得進展,針對不同人口規(guī)模的城市,制定差異化的落戶政策。人口密度相對偏高、自然社會資源又相對緊張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則相對謹慎,因而改革步伐相對較慢。但這一輪改革中不僅出現了特大城市青島,也出現了超大城市深圳的身影,不能不說明其決心與力度。
“投靠朋友落戶”不僅是一次考驗友情的機會,也是一個全新的視角和思路。在中國傳統(tǒng)倫理文化中,以血緣為紐帶的家庭關系是實現個人的社會和自身價值的基礎,“朋友”作為一種非血親性的社會關系雖然也很重要,但很難替代或超越基礎的家庭關系。家庭不僅是“利益最大化”的存在形式,也是基本的社會治理單位。
但隨著時代的變遷,這樣的格局正在變化。2021年中國統(tǒng)計年鑒顯示,2020年,全國共有家庭戶4.94億戶,其中“一人戶”家庭超過1.25億,占比超過25%。高度的社會分工攤平了家庭的建構成本,一人戶家庭才有可能成立。這樣的社會現實是深深嵌入現代經濟網格之內的。家庭作為基本治理單位的式微給了戶籍制度改革更多的動力、空間和嘗試的可能性。
2012年以來,隨著國家新型城鎮(zhèn)化規(guī)劃的出臺和城鄉(xiāng)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政策體系的形成,戶籍制度改革進入全面攻堅階段。有專家表示,中國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將絕非“取消農業(yè)-非農業(yè)的名義差別,統(tǒng)一城鄉(xiāng)戶口登記”或是“放開城市戶口、實現人口空間自由遷移”那樣簡單,而是從公平、正義的原則出發(fā),更加注重促進農業(yè)轉移人口市民化,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(zhèn)化率,實現居住地公共服務的均衡化和普惠化,推動城鄉(xiāng)要素的雙向流動,以此來實現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,提升要素配置效率,這正是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的價值取向所在。
縱觀中國戶籍制度的改革歷程,總體來看,這道“閘門”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完善在不斷放開。國內外實踐和研究充分證明,深化戶籍制度改革,促進人口在城鄉(xiāng)、區(qū)域之間的自由流動,對于實現要素資源的優(yōu)化配置、促進經濟增長、構建公平和諧的社會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。戶籍制度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徹底打破城鄉(xiāng)和區(qū)域分割的差異化戶籍結構,建立全國統(tǒng)一的可以自由遷徙、沒有利益差別的一元化戶籍制度,真正實現自由徹底的人口流動。
一個現代化的國家,必定是一個人口高速流動的國家,而城鎮(zhèn)化也必定是一個進進出出流動的過程。在人的一生中,根據自己的意愿與愛好,到不同發(fā)展水平、不同環(huán)境甚至不同格調的城市去過屬于自己的生活,是一種選擇,也是一種自由,投親也罷,靠友亦可。
原創(chuàng)精選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
今日頭條
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